红河州蒙自市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发表时间:2023-11-15 12:59来源:县市新闻 州府回迁二十载,蒙自拥翠绿意浓。在快速发展的20年里,红河州蒙自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了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
蒙自市一路向绿,摘下了一枚又一枚沉甸甸的“果实”: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水田乡嘎马底村委会被评为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建成省级绿美乡镇1个、绿美村庄2个,州级绿美村庄7个。 如今的蒙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蒙自沿着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前行,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蒙自的美,却不止于此。这些年来,西北勒乡也是大变了模样,高低起伏的青翠,错落有致的景观,放眼望去,绿意盎然。
在西北勒乡的山上远眺,蓝天白云下,整个蒙自坝子被长桥海、大屯海和绿色林木环绕,一幅绿水青山、林果飘香、生态宜居的绿美画卷徐徐铺开。
红河州生态环境局蒙自分局副局长汤宇彪在介绍采访时对记者说:“守护好绿水青山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全市人民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为蒙自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行走在西北勒乡,只见蓝天白云、菁菁果树、萋萋芳草,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里曾经是蒙自市石漠化最严重的山区乡镇:森林缺乏、石头裸露,生态环境极其恶劣。 据西北勒乡人民武装部部长王文刚介绍:“近年来,西北勒乡以建设“林果乡村·生态家园”为目标,通过“政策增林、项目造林、兴产促林、引水保林”等措施,坚持封、造、退、抚并举,分类分步实施生态修复,使全乡生态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石漠化综合治理,是蒙自市生态修复久久为功的措施之一。经过接续治理,西北勒乡新增国家储备林4.3万亩,苹果种植面积5.2万亩,挂果面积2.6万亩,优质的西北勒苹果除了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至越南,实现年产值8000余万元。 近年来,蒙自市立足自身优势,持续壮大林果产业,西北勒乡苹果,鸣鹫镇桃子、李子、樱桃,芷村镇桃子、枇杷等特色林果产业逐渐成为助力群众增收的新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西北勒村村民李建文告诉记者:“我家现在有60亩地,以前种的都是玉米,收入不高,现在改种了苹果,每亩有3000元—4000元的收入,之前的石头山变成了“花果山”。现在生态好了,收入也增加了,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地方,感觉很幸福。”
生态是最美的底色,也是最大的财富。如今,蒙自市绿色有机产品认证面积达2.299万亩,石榴、蓝莓、苹果、枇杷等特色水果化身“摇钱树” ,“林果乡村、生态家园”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依托蒙自工业园区,建成椅子山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园,重点引进智能化装配式新型建材、绿色装修装饰、新型墙体材料、蒸压轻质环保板材、加气混凝土制品等绿色环保材料产业项目;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冶炼分公司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在全市各地,生态环境改善正日益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经济发展红利。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蒙自市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锚定目标、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扎实推动环境监测能力提升。 蒙自市级的环境监测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从监测站无监测资质,到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监测实验室,再到2021年通过监测项目扩项评审,增加了监测项目,认证项目共三大类45项,基本具备辖区内重点排放企业全覆盖的监测能力。
随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十二五”末的92.8%提高至2022年的99.5%;进一步筑牢水源地保护安全屏障,五里冲水库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整改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督导反馈问题11个。 蒙自市森林覆盖率48.5%,较“十二五”末增加 21.65%,15000亩的濒危陆地植物——桫椤得到保护,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修复历史遗留矿山512.9亩,草坝、西北勒等6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全部运行,全面推行林长制,划定林草资源管护责任区146个……一组组数据展示了蒙自市织密生态环境保护网结出的丰硕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蒙自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陆续修订出台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城市管理条例》和《蒙自市五里冲水库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优化《蒙自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生态保护责任,强化工作措施,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站在新的起点上,蒙自市将不断创新“两山”转化制度实践和行动实践,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两山”理论在蒙自市结出累累硕果。(红河州林草局 供稿) 编辑:刘宝昌 审核:张永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