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绿春县半坡乡:以“水豆腐”之名挖“民族味” 推动美食文化新市场发表时间:2024-06-07 13:03来源:乡村振兴 少数民族美食一直是助推一个地方经济文化的亮点品牌,如何挖掘“民族味”让群众在家门口致富,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发挥美食文化底蕴,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致富的新式课题。 众所周知,制作水豆腐一般都是按比例的“石膏”和“盐卤”才能成形,但是,在红河州绿春县半坡乡阿东瑶寨的瑶族同胞却“自成一派”,有着自己的独门“配方”,他们用的这个配料出乎人们意料,居然是用山里的一种野果煮开再“点”,一直沿用至今。 一直以来,记者就听说绿春县的瑶族群众对于制作水豆腐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技术。水豆腐是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街边小吃,对于很多人并不会陌生,制作水豆腐,就是准备适量的黄豆浸泡,打成豆浆、煮开、边煮边搅拌,放卤水,浆煮沸腾后捞出冷却,水豆腐即成型。 制作水豆腐,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点“卤”,点的时间和比例至关重要,它关系着水豆腐的鲜嫩程度、口感等。在半坡乡阿东瑶寨的群众在制作这一美食的过程中,经过几代人的制作摸索,惊喜地发现了“五桠果”这一特色野果,而五桠果具有收敛、解毒的功效,他们巧妙地利用这种野果的汁水代替点卤材料,形成了族群自己的“独门”配方。 首先,把五桠果分瓣,放入水中煮沸,待煮出汁水,在合适的时间段,按照比例,把汁水倒入锅中,均匀搅拌,等待出锅,这样配制出来的水豆腐就更加鲜嫩香甜,独具口感。最后浇上特制佐料,成为了老少爱吃的经典美食。 瑶族长年生活在高山密林里,饱受粮食产量偏低的困扰,经过实践积累,最后,豆类农作物成为了他们的首选粮食种植。然而,在学习制作水豆腐的过程中,由于交通等环境因素,民族间交往交流的机会较少,很多食材或者配料只能向大自然索取。在配料难求的年代,瑶族祖先经过钻研、探索,终于在五桠果身上找到了能代替“石膏”和“盐卤”的配料。现在,在阿东瑶寨村,家家户户都会做水豆腐,还成为了招待贵客的一道美食。 如今,阿东瑶寨瑶族同胞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建起了“水豆腐制作工坊”,增添设备后就可以投入使用,成为集体创收的美食经济,同时,也让更多的其他民族同胞品尝到瑶族“水豆腐”的“民族味”,既开辟了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又增强了各民族之间团结进步的幸福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近年来,绿春县半坡乡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挖掘、制作各民族之间的特色美食,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打造以“特色”为切入点的民族美食文化和“有味”市场,让乡愁回归本真,以最浓郁的“民族味”打开群众的“味蕾”,推动当地特色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进步。(通讯员:红河州绿春县融媒体中心 李建东 文/图) 编辑:陆昱诚 审核:张永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