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维护民族团结的“一枚螺丝钉”——记红河边境管理支队金平边境管理大队马鞍底边境派出所民警胡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家庭”先进事迹

发表时间:2024-06-07 12:24来源:人物典型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红河州创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样板工作,州妇联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家庭”为契机,对获得“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荣誉的家庭事迹进行宣传,充分发挥典型引领、榜样带动作用,广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领广大妇女群众和家庭学习、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自觉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小家幸福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推动树立文明家风、清廉家风和良好家风,营造家家参与、人人行动的创建工作良好氛围,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使每个家庭成员成为爱党爱国、团结和谐的践行者。

微信图片_20240605175349_副本.jpg

胡东,汉族,现为红河边境管理支队金平边境管理大队马鞍底边境派出所民警。他的家庭是一个简单、平凡的五口之家。他的妻子曹海燕,是金平县人民医院从事管理工作的一名拉祜族干事。他和妻子相互理解支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踏实肯干、尽心尽责、发光发热。


政治立场坚定,共同维护各民族团结


胡东身处在一个多民族大杂居的工作环境中,深知民族团结是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为此,他和妻子认真学习和执行党的少数民族宗教政策,用实际行动维护边境辖区各民族的团结。他担任马鞍底村委会的社区民警以来,时刻提醒自己要听党的话,跟党走,根据党章的内容严格要求自己。为了能够带动更多的民族同胞爱党、爱国、知法、懂法、用法,他充分发挥了作为一名社区民警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动员懂哈尼语、瑶语、苗语、彝语的同事主动参与到社区警务管理工作中来,因地制宜的让各民族同胞将晦涩难懂的政策法规转换成各类民族语进行政策法规宣讲。他努力去克服语言障碍问题,尽己所能维护辖区百姓平安,维护辖区各民族团结稳定,他的妻子运用自己掌握的民族语言优势,积极主动承担起拉祜族同胞与各民族同胞沟通交流的桥梁,努力为患者排除因语言不通导致就医困难的问题。


爱岗敬业,做民族团结的“一枚螺丝钉”


胡东作为一名社区民警,主要负责马鞍底社区的周边安全,日常工作中接处警、入户走访、进行安全检查、宣传法律法规、护学岗、调解矛盾纠纷、收集社情民意等等都有他不倦的影子。刚开始接手社区警务工作的时候,辖区居民并不信任这个新警,通过每次入户的细心观察,他根据辖区各民族同胞的生活规律,错时下沉社区采信息、查隐患、化纠纷,并从解决群众遇到的最急切的困难入手,慢慢走进群众,取得群众信任。一年中,他要累计走访五百余户,接访各民族同胞三千余人次,安全隐患排查三十余次,伴随着社区治安环境不断改善,群众对他的熟悉度和满意度逐渐提升。通过不断的努力,他已深深地融入社区、扎根基层。他在工作和生活中与哈尼族、瑶族等各民族同事互帮互助、和睦相处。他每一次自然而然的与辖区居民打开“话匣子”的窍门就是带着各民族同事经常有事没事入村入户“蹲一蹲”,一起学习讲“土话”。他认为既然选择在多民族聚集的边境辖区做社区民警,就要把自己当做社区的一份子,要“蹲”就要“蹲”到群众心坎坎里。他对社区警务工作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将满腔热血干劲倾注于为老百姓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的劲头和对这马鞍底这片边境热土的热爱,化为一步一个脚印的维护边境安全稳定的实际行动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和妻子聚少离多,但他们给予对方最大的支持与理解,一起秉持着为各民族同胞服务的宗旨,严格用“把大事办妥、把难事办成、把新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把小事做好”的工作态度要求自己,他和妻子一致认为,要积极争做维护民族团结的“螺丝钉”,把自己融入到各民族大家庭当中去。


尊老爱幼尽孝道,邻里和睦一家亲


他和妻子即使忙于工作,但从不忘关心父母,每当夫妻二人休假时,首要的事,就是回家探望父母,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打理家中事务,定期带父母健康体检,努力从生活、思想上关心体贴父母,不让父母有孤独感,父母的身心健康是他们夫妻俩最大的一笔财富。多年来,他家和各民族邻居亲如一家,没有与邻里乡亲红过一次脸,闹过一次矛盾,全家人对邻居都是和和气气,礼貌待人,对邻里的各种困难,他们夫妇都力所能及地热心帮助。他们一家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深受邻里的好评。

他们在无声的岁月中,相守同行,维护着小家和睦温馨;他们的用自己默默的付出,维护着边境各族人民的平安、健康、团结。(红河州金平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


编辑:陆昱诚

审核:张永宾

推荐
联系我们:yljjwzbs28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