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开花节节高  幸福生活美如画——红河州扎实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二)

发表时间:2024-05-31 12:13作者:李立章来源:要闻

编者按:近年来,中共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总结经验,抓好边疆民事务治理等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共同走向现代化,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建设中取得新成效。5月28日开始,本网陆续发表红河州融媒体中心记者采写的“红河州扎实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以飨广大读者。

今天发表第二篇:芝麻开花节节高幸福生活美如画——红河州扎实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二)》。

微信图片_20240528115244_副本.png

驻村工作队员与拉祜群众一起分拣黑木耳

“现在家家户户发展黑木耳、橡胶、草果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种植,钱包一年比一年鼓,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成了每家每户的‘标配’,如今的幸福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绿春县平河镇拉祜寨村民普初九喜笑颜开地说。

拉祜寨村民的幸福生活是我州扎实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有力见证。我州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不断努力,各民族群众的“幸福根基”不断夯实,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绘就壮美“丰”景图


走进开远市羊街乡黑泥地社区,眼前一幅“园在村中、村在园中”产村融合发展的美丽景象。“我们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上班,从传统农民变成了新型职业农民,从‘下地干活’变为‘进园上班’,收入也不仅靠务农,还有‘流转土地租金+园区务工工资’,日子越过越红火。”社区彝族群众周丽英激动地说。

微信图片_20240528115440_副本.jpg

黑泥地社区

产业是打开希望之门,铺就小康之路的“金钥匙”。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州突出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加速特色产业集群布局……田野斗彩涌新潮,特色产业闪金光。在第七届南博会上,“红河九红”成功发布,红河“金名片”熠熠生辉;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上,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泸西种植基地的蔬菜再次被端上“国际餐桌”;泸西县成为国内单品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香葱种植基地;红河州成为全国大棚基质盆栽蓝莓主产区、西南片区最大的良种禽繁育生产基地。

微信图片_20240528115446_副本.png

泸西县蓬勃发展的小香葱产业

如今,行进在红河两岸的城镇乡村、阡陌田野,一个个特色产业基地、特色产业村“遍地开花”,文旅小镇、传统村落等一批美丽乡村在农文旅赋能下焕发生机……强产业、拓就业、兴文旅,红河“丰”景壮美如画。


谱写乡村“振兴曲”


沿着水泥路走进村里,一排排新房错落有致,每家每户干净整洁……“是党的民族政策好,彻底改变了我们村不通公路、不通自来水、不通电的生活,幸福不忘共产党。”谈起金平县金水河镇南科村委会龙凤村的新面貌,村干部罗云祥感慨道。

微信图片_20240528115452_副本.png

龙凤村 胡艳辉

走进元阳县牛角寨镇果期村委会大顺寨村,只见靓丽的村落、别致的民房镶嵌在绿色之中,好似一幅精美的山水画。“村道干干净净,住房焕然一新,晚上路灯亮堂堂的,我们的幸福日子比蜜甜。”70岁的村民杨庭富幸福感十足。

住上新房,通公路、通自来水、通电……一个个少数民族村落,记录着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彰显着乡村振兴的形与魂。

微信图片_20240528115458_副本.png

大顺寨村

“强筋”到“强体”、从“提量”到“提质”、 从“聚力”到“聚魂”……在巩固成果上持续用力、在有效衔接上积极作为,我州牢牢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成果巩固、群众增收、乡村建设、优化人居环境等重点任务,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确保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如今的红河大地,广袤田野美丽如画,乡村道路四通八达,特色产业生机盎然,发展潜能加快释放……乡村“振兴曲”铿锵有力。


唱响甜美“幸福歌”


“一年有365天,今天是个好日子,明天更是个好日子,阿细人的幸福生活比蜜甜。”弥勒市可邑村村民刘家盛每天都将这段迎客词,唱给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听。

微信图片_20240528115504_副本.png

弥勒市可邑小镇

“无论是春节还是彝族火把节,汉族、彝族、苗族等各族群众都会聚在一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上台展演、比赛,原汁原味展现各民族文化。”石屏县豆地湾村党总支书记王桥洪说,在村民的眼里,各族群众在一起开心地唱歌、跳舞,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的生动体现。

欢愉的三弦声又响起来了,勤劳的阿细人幸福把歌唱;韵律悠扬的哈尼乐作声浸染着波光粼粼的梯田,荡起层层回响。此起彼伏的民族合奏传遍高山峡谷、城市乡村,在南北之间、山坝之间、城乡之间交汇成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曲,唱出了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

微信图片_20240528115510_副本.png

阿细跳月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红河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成为全州人民的共同心声。(通讯员:红河州融媒体中心 李立章 /图 部分图片由各县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编辑:陆昱诚

审核:张永宾

推荐
联系我们:yljjwzbs28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