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领起来 产业兴起来 群众富起来——红河州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带动乡村振兴纪实发表时间:2024-03-28 12:08来源:党建团建 初春时节,国内不少产区的蓝莓株苗刚迎来花期,蒙自市草坝镇的早熟蓝莓已进入产季,仙景社区邱都村村民许泽正在大棚里采果。与往常不一样的是,许泽和农户们不再是蓝莓基地的“务工者”,而是“农场主”。“以前因投入大不敢种,现在,村党总支将我们与企业、村集体拧成一股绳,带着乡亲们一起干、一起赚,我们越干越起劲!”想到日渐鼓起的“钱袋子”,许泽笑容满面。 蒙自市草坝镇在培植蓝莓产业过程中,与云科创农业公司合作开展“孵化家庭农场”实践,由该龙头企业负责苗源、技术、销售;由14个村委会联合成立集体公司,出资为农户垫购苗木、改造大棚;农户以自有土地、大棚成立家庭农场,负责种植采摘、日常管理,蓝莓销售收入按农户60%、村集体公司20%、龙头企业20%比例分配,目前已孵化80个家庭农场。 这一让农民站在产业链价值链“C位”的“622”联农带农模式,是我州大力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公司)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近年来,我州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有效路径,走出了一条群众增收、集体受益、产业发展、企业获利的乡村振兴路。
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以前一亩地种包谷才有2000元,现在种玫瑰有20000元,多了的这个‘0’,让我们生活大变样!”这是弥勒市章保社区小河边村民津津乐道的一句话。 小河边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由于收入少,村民纷纷外出务工,村里大部分土地撂荒,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陷入困境。村党支部依托小河边村得天独厚条件,带领9户党员干部和4户群众代表先行先试引种玫瑰花,之后通过把要素组织起来、整合起来、联动起来,构建“支部引领+集体监督+合作社主导+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带动小河边村民从“粮农”成功转型为“花农”。2023 年,全村玫瑰花产业综合年产值突破9800万元,人均年收入突破 6 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74 万元,实现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得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就会越高。我州在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中,将建强建好基层党组织作为关键,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深化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双提升”行动,着力把农村实用人才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发挥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作用,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同时,明确村党组织的引领职能、职责权限、运行机制、基础保障等重要事项,指导党组织引领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合作社章程,探索村“两委”成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由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法定代表人。 在资金支持上,2018年以来,组织部牵头争取中央和省级集体经济项目、“四位一体”项目资金6.028亿元,大力支持村党组织以资源、资产、资金入股,创办、领办公司或合作社。在政策保障上,优先保障村党组织引领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用地、供水、供电等需求,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用电优惠、税费减免等政策。 截至2023年,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成立4453个,其中党组织领办852个;成功申报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9个、省级示范合作社80个。
因村制宜,闯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依托地处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景观核心区的优势,以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公司,通过“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发展模式,盘活村庄资源、带动群众增收、促进梯田农耕文化传承发展。村集体公司自正式运营以来,实现旅游总收入407.74万元,户均分红27351元。 建水县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重点村(组)建立葡萄产业合作社党支部,组建“巧媳妇金剪刀疏果队”到全国各地开展葡萄种植服务,每年,全县外出的“金剪刀”疏果工就有20000余人,每人每年收入实现6万余元,农民群众端上了手艺的“碗”、吃上了技术的“饭”。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必须立足实际,顺应群众期盼,确保有载体、能参与、有渠道、有效益、可持续。我州紧扣农民增收、集体收益,坚持眼睛向外、守正创新,先后探索实践“集体经济强村十法”、脱贫群众“增收六种模式”,举办擂台赛评选表扬助农增收表现突出的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探索出蒙自草坝镇“622”联农带农益农模式、泸西“小香葱”产业联盟等一批符合自身特色、具有地方特点的发展模式和实现形式。 其他地方在领办方式上不拘一格,结合实际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电商”“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企业”等单一或组合的多种模式,找对发展路子。并积极探索其他有效合作形式,如支持合作社(联合社)依法成立公司、入股优质企业或开展合作经营;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带技术、带项目入股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或开展合作经营。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多样齐“发”, 乡村振兴多点开“花”。基层党组织也从“就党建抓党建”的自我循环,转变为“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性循环,村“两委”的服务职能延伸到合作社产品生产、市场营销、政策扶持等领域,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经济工作的有效对接,产生出“1+1>2”的聚合效应。
利益联结,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种好一粒米,致富一方人”是开远市羊街乡抓产业的真实写照。该乡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推动开远市卧龙谷优质米加工厂与老燕子农耕销售等5个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联合发展模式。企业与农民保持利益联结关系,负责水稻的“提纯复壮”、技术培训和保价收购等,合作社在土地托管、产销对接、物流运输等方面为社员提供服务,实现村与村、村与企、产与销之间有效连接,农户紧密嵌入产业链。截至目前,羊街乡及周边8000余户农户种植水稻6.57万亩,实现增收1.5亿元。 联农带农、实现共同富裕是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应有之义。我州以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惠及更多农民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党组织领办的属性,围绕“联得紧、带得稳、收益久”不断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分享收益、增收致富。 “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是有益探索。一方面,我州通过招商引资、异地合作、本土培育等方式,积极引进和对接实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协议、技术指导、股份合作等模式绑定合作社;另一方面,组织引导农户以自有资金、土地经营权、林权等作为资本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或以订单收购、土地流转、生产托管、就业务工等方式与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实现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户“双绑”。 同时,明确权责关系和利益分配,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在追求经济效益和履行社会责任之间找准结合点,明确各自的义务和权利,让企业、农户以及合作社、村集体都有合理收益,坚决防止工商资本“跑马圈地”,更不能把农户从产业链中“挤出去”。 一系列举措之下,蒙自草坝好吃米稻业产销专业合作社、屏边县众和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等一个个以党支部为“领头羊”的村集体合作社不断壮大,成为带动集体、农民双增收的强劲引擎。“党组织领办公司促边民互市贸易”“返租倒包”“异地置业”、资源挪位、“飞地”抱团联建等一系列联农带农的好做法,正带动村级组织由“弱”到“强”,群众由“散”到“聚”,集体收入由“少”到“多”,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2023年,全州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性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6611元、增长14.6%,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水平。(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 供稿) 编辑:刘宝昌 审核:张永宾 |
|